文丨陆弃汇丰配资
如果说别国改名是为了避战,美国改名是为了宣战。特朗普9月5日一纸行政命令,把“国防部”改回“战争部”——听起来像个恶趣味的冷笑话,但他却玩得极真,极硬,极认真。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名称回溯,而是赤裸裸地昭告:美国要从“防御者”变身“主动攻击者”,连遮羞布都懒得扯了。二战后世界用半个多世纪好不容易把“战争部”这个词从各国字典里挤出去,美国一转头就要把它刻回门口铜牌上,这是典型的“美式反向文明工程”。
你可以说这很特朗普汇丰配资,但别忘了——这也很美国。从1789年到1947年,美国的军政中枢一直就叫“战争部”,直到冷战大幕拉开,才勉强学着文明点改名叫“国防部”。现在特朗普上来一挥笔,就要让时间倒退76年。他不是想“致敬历史”,他是想“召唤历史”。别国忙着把战争记忆关进博物馆,美国却要把战争语言拿出来贴上战车。这事搁德国,日本,哪怕英国,都够引发一轮全国震动。可美国?军火商都在等着出纪念款T恤。
埃菲社的这篇文章不长,但信息密度够高,点了一圈全球军改史。德国早在纳粹倒台后就把“帝国战争部”送进垃圾堆,法国在1947年重组为“国防部”,英国1964年把“战争部”并入统一国防体系,日本二战后被美军逼着把“陆军省”改成“防卫厅”,后来才在2007年升格为“防卫省”,连提“战争”都绕得远远的。西班牙内战后废掉“战争部”,巴西则到1999年才完成军种合并,最终也放弃了“战争”标签。全世界都在努力消化战争创伤,只有美国,摇摇头说:我觉得“战争部”挺带感的。
展开剩余65%问题是,这可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“浪漫主义中二病”。别忘了,这位前总统是202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热门人选,支持率还甩着拜登跑。这套“让美国再次战争”的复古政治符号学,根子在于一整套美国保守政治的底层逻辑——他们压根不相信“和平”是目标,只相信“胜利”是手段。外交对他们来说就是“战场延伸”,经济是“零和厮杀”,科技是“战略武器”,媒体是“舆论攻势”,国防部改名“战争部”?顺理成章,直说罢了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从不掩饰自己对战争的上瘾。从越南、伊拉克、阿富汗、叙利亚,到今天的乌克兰、台海、红海,他们嘴上说“介入是为了稳定”,行动上却总是端着枪、扛着导弹进场,炸完再谈判,谈完再驻军,驻完再换目标,一环接一环。“战争部”三个字,对这个国家来说,早就是日常事务处的别称。区别只是,以前他们要做,还得装;现在他们做了,还要叫。
而这种“战争叫嚣”的公开化,是对全世界稳定格局的正面挑衅。美国这一改,等于告诉世界:我不再扮演维稳者,不再伪装和平者,我就是那个把战争当业务的国家。不装了,摊牌了。你看不惯?你能怎么办?而他们偏偏知道,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还真没法办他们——谁叫他们有航母,有美元,有盟友,有话语权,有一大堆喊着“自由世界”的麦克风。
特朗普之所以敢搞这出“复古狂欢”,恰恰是因为他深知,美国现在正处于“多线战略焦虑”中。他眼里中美是主战场,俄乌是热消耗,伊朗是定时炸弹,朝鲜是备用战役线,而欧洲、拉美、东南亚全是战略填料。他急着给美国找“国家认同新图腾”,而“战争部”三个字,是最省事、最直白、最能刺激选民肾上腺素的符号。只要你还记得珍珠港、911、塔利班、ISIS,就会对“战争部”三个字点头称是。
可惜,世界不是美国人的自留地。你美国说改名就改名,别人却要用真金白银去承受后果。当一个超级大国公开宣布“我们是战争机构”,意味着各国必须准备“和平红利终结”。更多国家将加快军事预算翻倍,更多地区将卷入军备竞赛,更多外交谈判会被“军事选项”插队。这不是一个名字的事,这是全球地缘语境一次被打破的重置。这一刀砍在语言的表皮,却流的是现实的血。
对于中国来说,美国“战争部”重现,是另一次战略警报的拉响。这不是冷笑话,也不是荒诞剧,这是对中国和平发展路线的精准反击。你讲互联互通,他讲信息战;你讲绿色安全,他讲人工智能军备化;你讲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,他已经在给新一轮代理战争配枪。特朗普不光是嘴上厉害,他的军工圈、智库网、政商关系,都在等着“战争部”挂上新牌子后开盘接单。
这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疯癫,这是美式帝国主义的本色回光返照。别国从“战争部”走向“国防部”用了一个世纪,美国却用一支笔就走回头路。文明退场,野蛮登台,等的就是一次“有牌面的复辟”。全球若还对美国心存“建设性角色”的幻想,等看到“战争部”三个字重新印在华盛顿国防大楼门口时汇丰配资,或许该醒了。这个国家,不想藏了。它只想打。
发布于:江苏省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